首页 律师动态 | 亲办案例 | 法院审判规范性文件 | 批复答复 | 经典案例 | 民商法学 | 刑事法律 | 证据法学 | 法律帝国
本站搜索
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可酌情从轻处罚(第1380期)
文章来源:包头律师事务所  发布者:包头律师  发布时间:2023-10-03 21:54:00   阅读:

李良松污染环境案

——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可酌情从轻处罚

 
 
 
 
 
 

关键词

 
 
 
 
 
 

        刑事  污染环境罪  生态修复资金  环境修复

 
 
 
 
 
 

裁判要旨

 
 
 
 
 
 

        在污染环境案件中,被告人具有及时采取措施,主动缴纳生态修复款项用于环境恢复等悔罪表现,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可作为从轻处罚的酌定情节。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索引

 
 
 
 
 
 

        一审: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2015)文刑初字第123号(2015年9月6日)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李良松自2014年10月以来向王荣辉承租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樟山村的厂房,从事螺丝、机电产品和钢管家具配件等电镀生产加工,该加工厂没有办理相关的环保手续,且未配套建设任何废水处理设施,生产废水未经处理便通过车间外的PVC管直排外环境。2014年12月2日,经龙文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现场采样并由漳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鉴定,加工厂除油车间(南侧车间)外PVC管破裂处总铬浓度为12.7mg/L,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11.7倍。2014年12月31日,福建省环境保护厅作出了对漳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予以认可的批复。2015年1月13日,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对本案进行立案侦查。同年2月11日,被告人李良松主动到漳州市公安局龙文分局投案。

        审理期间,被告人李良松向法院缴纳生态修复基金人民币5万元,并缴纳相关款项人民币2万元。

 
 
 
 
 
 

裁判结果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6日作出(2015)文刑初字第123号刑事判决:被告人李良松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李某某没有上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被告人李良松违反法律规定,非法排放含有毒物质铬的生产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构成污染环境罪,应予追究其刑事责任。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李良松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主动缴纳生态修复基金,有悔罪表现,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根据被告人李良松的犯罪情节及悔罪表现,对被告人李良松可依法宣告缓刑。据此,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三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项、第十条第(三)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条的规定,作出判决。

 
 
 
 
 
 

案例注解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取消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放宽了因污染环境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无视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该案例涉及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是否可以酌情从轻处罚的问题。《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三)项的规定,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某排放的生产废水中重金属铬浓度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11.7倍,属于严重污染环境,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具体量刑方面本案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已对环境造成污染,就应当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不必考虑其是否采取措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第二种意见认为,将被告人能否采取措施减轻污染程度、恢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酌情从轻处罚的考量情节,有利于促使被告人更主动的对遭受破坏的环境予以修复,也更加符合立法本意。我们赞同第二种意见,可将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作为酌情从轻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及《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污染环境罪都没有具体的量刑指导意见。在实践中不同地区对量刑幅度的把握与掌控不尽相同。本案在《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定罪处罚的框架内,尝试将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作为予以从轻处罚的量刑情节,在惩罚了污染环境行为的同时,使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得到恢复。同时参照《实施细则》中“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的规定,可以看出,立法者是鼓励被告人采取积极赔偿以挽回相关损失的,并在量刑时予以从宽处理。在环境污染案件中,不仅要对犯罪分子进行惩戒,更为关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使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将被告人缴纳生态修复资金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考量情节,促使造成环境污染的被告人积极主动地缴纳生态修复资金用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对实施了污染环境行为的被告人具有警醒和教育作用。同时,也诠释了“污染环境罪”的立法精神,也体现了刑罚以教育、挽救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并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

 

        (一审法院独任审判员  刘  翔  编写人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  刘  翔  责任编辑  周维明  审稿人  沈  亮)

        原载《人民法院案例选》2017年第5辑(总第111辑)

        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刑事卷3)分类重批版(2016-202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13654849896   邮箱:zwjkey2006@163.com
包头律师张万军咨询网    地址:包头市昆区凯旋银河线2A1807室内蒙古钢苑律师事务所(银河广场西)     
  蒙ICP备14004497号-3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zwjkey.com 
技术支持 普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