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包头张万军律师咨询网编辑首发。严禁私自转载本文内容,如转载须标明来源自包头张万军律师咨询网。本网将定期对搜索引擎收录内容展开检查,非法转载者必究,谢谢合作。 田建杰、田俊杰等故意杀人案 关键词:故意杀人 主观放任 宽严相济 证据标准 刑事政策 【裁判要点】 被害人对引发本案有一定责任,被告人有法定的自首从轻情节,且本案系民间矛盾引发,被告人案发后也有积极的救助行为,应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关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三十一条 对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不同,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有多名主犯的,,应在主犯中进一步区分出罪行最为严重者。对于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案件,要进一步分清各被告人的作用,准确确定被告人的罪责,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以分不清主次为由,简单地一律判处重刑。 【案件索引】 一审: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长刑初字第50号(2010年6月2日) 二审: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10)晋刑一终字第138号(2012年3月5日) 复核:最高人民法院(2012)刑一复27896561号(2012年10月13日) 【基本案情】 被告人田建杰父母田树伟、高志连与被害人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兄弟三人均住山西省沁县漳源镇口头村,两家素有积怨。2007年10月19日,李进生怀疑自家地里的谷子被烧系田建杰二弟田俊龙所为,要求村干部处理并报警。经沁县公安局漳源派出所立案调查,无证据证实此事系田家人所为。同月23日,漳源派出所派员约田家和李家的人进行调解,但李家无人参加。同日18时许,田建杰与家人在漳源镇口头村自家地里劳动结束后,分别陆续回家。田建杰三弟田俊宏回家时在家门口与携带扳手、斧头等物的李进生、李永生相遇,认为李进生、李永生系前来闹事,便将已回到家中的田建杰叫出。田建杰出来与李进生、李永生理论烧谷子之事,双方遂发生口角。此时,李福生来到现场,见状便用自行车顶撞田建杰,田建杰即与李福生发生打斗,李进生、李永生亦上前殴打田建杰。随后,田建杰大弟田俊杰与田俊龙等人陆续到达现场,双方遂持菜刀、木棍、扳手、斧头等进行打斗,田俊宏亦上前参与。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均被打倒在地,田建杰、田俊龙、高志连均被打成轻微伤。停止打斗后,田建杰让田俊龙打电话报警及拨打“120”急救电话。公安人员接警后赶到现场,将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田俊宏抓获归案。李福生因颅脑损伤当场死亡;李进生因重度颅脑损伤,李永生因开放性颅脑损伤, 人均经抢救无效死亡。 【裁判结果】 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2日作出(2008)长刑初字第50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一、被告人田建杰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被告人田俊杰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三、被告人田俊龙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四、被告人田俊宏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五、被告人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田俊宏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凤孩、李海霞、李强、李会霞、张映平经济损失人民币(以下币种同)278033元。其中,田建杰赔偿83409. 90元,田俊杰赔偿83409. 90元,田俊龙赔偿83409. 90元,田俊宏赔偿27803. 30元,上述四被告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宣判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凤孩、李海霞,被告人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田俊宏均提出上诉。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3月5日作出( 2010)晋刑一终字第13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一、维持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长刑初字第50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第一项中对被告人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的判决和第二项的判决;二、撤销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 2008)长刑初字第50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第一项中对被告人田俊宏的判决;三、上诉人田俊宏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四、本判决即为核准被告人田俊杰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田俊龙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五、对被告人田建杰的刑事判决,依法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0月13日作出(2012)刑一复27896561。号刑事裁定书:核准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10)晋刑一终字第138号维持第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田建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 【裁判理由】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 1.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头面部均有多处创伤,致伤物为不规则钝性物、条状物、扁平状和不规则状端部的金属类钝器等物品,致三人头部遭受打击而死亡;四被告人明知自己持械击打被害人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仍直接打击被害人要害部位头部,且系多次打击,四被告人的客观行为反映出其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被害人的死亡持放任态度,四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2.案发后,田建杰让报警,田俊龙打“120”“110”报警,田建杰、田俊龙、田俊宏在家等候,田俊杰在村口等候,公安人员赶到后将四被告人抓获,四被告人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四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自首。 3.被告人田建杰见到被害人李进生、李永生后即上前与两人理论,双方发生口角,随后双方发生打斗。可见,田建杰是四被告人中先与被害人发生冲突的,且其供述在打斗过程中,其跑回家拿了一把菜刀,拖住李福生,并在其胳膊上劈了两刀,刀被他人抢下后,其又抢下田俊龙棍子打李进生,见李永生倒下后,又用棍子在其身上打了一顿,被他人拖回家后,其又拿了一根木棍要出去,被他人拦住。其对三被害人都实施了殴打,可以看出其在本案中起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庭认为: 1.被告人田建杰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田建杰及其兄弟三人与被害人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兄弟三人因琐事纠纷而发生打斗,致李家兄弟三人死亡,犯罪情节恶劣,后果极其严重,依法应当惩处。 2.田建杰在案发前主动上前找被害人一方理论,对引发案件有一定责任,且在打斗中行为积极,持菜刀、木棍等参与击打被害人,共同致三被害人死亡,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虽然田建杰有自首情节,但其所犯罪行特别严重,不足以从轻处罚。 【案例注解】 一、被告人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和田俊宏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问题。被告人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和田俊宏认为,一审定性错误,应当定性为故意伤害罪,且量刑畸重。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凤孩、李海霞的诉讼代理人认为,一审量刑过低。笔者认为,该理由不能成立,理由如下:从四被告人持械打击三被害人的部位和多次打击的行为,可以反映出四被告人对三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定性更为准确。 二、本案造成被害人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死亡的严重后果,但只对被告人田建杰一人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是否属于量刑不当。该理由不能成立,理由如下:本案虽造成三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但被害人对引发本案具有一定责任,被告人有法定的自首从轻情节,且本案系民间矛盾引发,被告人案发后也有积极的救助行为,量刑适当。 本案的判决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本案系共同犯罪致人死亡,应当严格区分主从犯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精神,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一个总体的处理原则是,应当在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地位和作用上的区别,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事实和证据分清主从犯。能够分清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 本案中,对于田建杰、田俊杰、田俊龙、田俊宏四人共同致李进生、李福生、李永生三人死亡,不能简单地搞“同等报应”,而应当考虑到田建杰在四人中先与被害人发生冲突,且在打斗过程中较其他三人的作用更积极。认定田建杰为主犯,按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对田建杰一人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2.本案系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应当酌情从宽处罚 《意见》明确指出,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应当酌情从宽处罚。本案系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属于事出有因、针对特定对象实施,虽然双方当事人矛盾化解的可能性较小、调处的难度较大,但是我们不能“一杀了之”“一判了之”,应当从修复遭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使邻里生活秩序重归融合的角度出发,严格贯彻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3.本案有自首的法定从宽情节 《意见》明确指出,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 案发后,田建杰让报警,田俊龙打“120”“110”报警,田建杰、田俊龙、田俊宏在家等候,田俊杰在村口等候,公安人员赶到后将四人抓获,四人如实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实,四人的行为构成自首。自首属于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应对四人依法从宽处罚。鉴于田建杰所犯罪行特别严重,不足以从轻处罚,故对其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种判罚充分体现了“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案例来源:最高院法学研究所 《人民法院案例选》(2014年第1辑)(总第87辑) 第115―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