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律师动态 | 亲办案例 | 法院审判规范性文件 | 批复答复 | 经典案例 | 民商法学 | 刑事法律 | 证据法学 | 法律帝国
本站搜索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当事人签订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公法义务法律效力
文章来源:张万军律师  发布者:包头律师张万军  发布时间:2016-02-25 17:13:24   阅读:

当事人签订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公法义务,由另一方当事人实际承担,在该合同不存在无效法定情形时,应当依约定确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一、案情简介

    甲公司欲将其原有的商场拆除后重新修建,重建后的商场大厦按照设计将与乙公司建设的大厦外墙直接相连。而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建设规划,商场与大厦之间应当保留通道,该通道规划于甲公司的商场范围内。甲公司为避免改变其建筑设计方案,与乙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乙公司在毗邻甲公司商场的大厦范围内设计建设通道,甲公司按照建成后的通道实际占地面积,对乙公司予以货币补偿。后乙公司按照规划的通道建设标准,实际完成了通道建设,甲公司未按约定给予乙公司相应补偿,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按照双方约定支付通道建设补偿款。甲公司认为,双方约定因违反规划而无效,故当事人约定的补偿数额不具有约束力,应按照乙公司的实际损失确定补偿数额。

    二、法院裁判情况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通道在政府审批的建设规划中,位于甲公司商场用地范围内,因而建设通道属于甲公司的法定义务。甲公司与乙公司通过签订民事合同的方式,将法定义务转嫁给乙公司,并由甲公司对乙公司予以补偿的约定无效。

    乙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虽然建设规划确定了甲公司负有建设通道的义务,但甲公司为避免退让建设,与乙公司达成协议,约定在乙公司大厦范围内由乙公司实际承担通道建设义务,并向乙公司支付相应补偿,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该约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三、主要观点及理由

    当事人签订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承担的公法义务,由另一方当事人实际承担,该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公法规范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义务时,该义务即为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其负担不能因当事人的合同约定而改变。当事人签订民事合同改变公法强制性规定时,应当认定该合同违法无效,,从而实现公法规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和规制。

    另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与公法规定不一致时,并不当然产生约定无效的法律后果,在该约定不存在效力障碍时,应当依约定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内容。对于约定是否存在效力障碍的判断,则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有在约定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情况下,方可以确认为无效。

    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

    1.从公法规范的角度看

    其作为调整公权力之间以及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对当事人义务的规定,在内容、性质、效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在当事人通过合同方式改变公法义务负担时,应当具体分析该法定义务的具体内容,从而对合同法律效力作出准确认定,而不应仅仅因为合同约定与法定内容不同,认为合同违法无效。具体到本案情形,违反规划的法律后果首先体现为,责任主体应当依法确定,这一点不因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而发生改变。换言之,当事人之间关于责任承担的约定,仅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而不能改变法定义务人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其次,不论当事人作出何种约定,在考量案涉合同约定效力时,更为重要的是避免规划公法确定义务落空的结果出现,否则当事人之间合同的效力将会受到否定性评价。而在本案中,显然并不存在此种情形。

    2.从民事合同的角度看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特征的突出反映。因此可以说,意思自治是民法的核心原则。自愿原则在民法上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行使民事权利,民事主体之间可以自主协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关系。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行使民事权利,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国家

对此不应过多干预。合同是各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一致意思表示的民事行为。合同法上自愿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当事人的意愿通常优于法律规范的规定。依照规划预留并建设通道,是规划公法义务的强制性要求,只要这一目的不受干扰,具体建设费用由谁承担,不属于规划公法调整范畴。司法作为国家权力,在审理民事纠纷时,应当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合意予以充分尊重,遵循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的原则,确定其民事关系的性质、内容等。要正确区分和界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后果类型,而不应轻易否定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真实意思表示。该合同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审查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存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的,应当依法认定为无效。案涉建设规划确定由甲公司承担通道修建义务,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两座建筑之间必须保留通道,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通行便利和安全。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实际负责修建通遭,并由甲公司给予乙公司相应补偿,虽然是将法定义务的实际履行交由乙公司完成,但该约定并未实际影响通道建设这一法定义务的履行,并未在实质上违反规划公法,也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之间的合同,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应当得到双方当事人的遵守并受到法律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通道建设因不符合建设规划等管理规范要求而产生相应的行政责任时,仍应依法确定由甲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同中对相应责任承担的约定,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

    四、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

    当事人签订合伺将一方当事人依公法规定承担的义务,约定由另一方当事人实际承担,该合同并不当然无效。在该合同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情况下,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确定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

  资料来源: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15年第2辑总第62)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13654849896   邮箱:zwjkey2006@163.com
包头律师张万军咨询网    地址:包头市昆区凯旋银河线2A1807室内蒙古钢苑律师事务所(银河广场西)     
  蒙ICP备14004497号-3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zwjkey.com 
技术支持 普讯网络